国际快讯
首页 > 行情 > 国际快讯

世界炼油业2019年利润将普遍下降新增产能创纪录

2019-03-05 14:06  点击:397
2019年,世界炼油行业将面临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原油价格震荡起伏、新增能力集中投产、开工率和利润下降、技术创新加快等挑战。

据IMF2019年1月21日最新统计,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与上年持平,达到3.7%,仍处复苏阶段,但下行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2018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6%,仍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世界炼油业在经济继续增长、石油供需趋向平衡、原油价格中低位运行的有利条件下,出现炼油能力稳步增长、新增能力陆续大规模投产、装置开工率及炼油利润毛利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品质量升级加快、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增强等新趋势。

石油供需趋向平衡,原油价格中低位震荡运行,有利于拓宽炼油增长空间

石油市场供需状况是决定炼油产业发展空间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供应增加,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保持宽松。据国际能源机构(IEA)2019年1月19日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统计,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9920万桶/日,比2017年增长130万桶/日,增幅1.3%;预计2019年石油需求量将增长140万桶/日,增速1.4%。从原油生产情况来看,2018年原油供应量达到9970万桶/日,较2017年增加220万桶/日,增长2.2%,石油市场基本面由2017年的供应过剩40万桶/日增加到50万桶/日,供需基本面宽松,供应过剩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还将持续上升,原油供应宽松局面将继续,全球原油需求仍将持续增长,2019年将突破1亿桶/日大关,新增需求中,70%以上将来自亚洲国家。

石油供需基本面情况直接反映到原油价格的变化上。自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呈断崖式下跌后,2015、2016年均价基本在55美元/桶左右波动。2018年起原油价格出现回升,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达到71.69美元/桶,涨幅达31%;WTI原油年均价为64.90美元/桶,涨幅达27.6%。10月3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分别创下86.29美元/桶和76.41美元/桶的近4年高点;但12月24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又分别跌至50.47美元/桶和42.53美元/桶的一年多来最低点。随着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大、地缘政治因素更趋复杂多变、石油需求增速继续放缓、国际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相关机构预测2019年国际油价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呈宽幅震荡走势,基本在55~70美元/桶范围波动。如EIA预测布伦特原油均价2019年为61美元/桶,2020年为65美元/桶。世界银行预测2019年至2020年度平均油价将保持在67美元/桶的水平。摩根士丹利预计2019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1美元/桶,低于此前预测的69美元/桶;WTI原油均价为54美元/桶,低于此前预测的60美元/桶。汇丰银行预计2019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4美元/桶,低于此前预测的80美元/桶,2020年可望达到70美元/桶。

炼油能力稳步增长,炼油项目进入规划建设高峰期,新建炼厂向大型化发展
2018年炼油能力稳步增长,炼油投资加大。综合各机构统计,2018年全球炼油能力达到49.5亿吨/年,比2017年净增长了0.45亿吨/年。据美国《烃加工》杂志统计,2018年世界炼油行业的总投资高达460亿美元,主要用于满足油品需求增长和/或油品质量升级要求的炼厂扩能/改造和新建。

新增炼油能力绝大部分位于亚太、中东。亚太地区,中国、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炼油能力持续增长。美国炼油业受益于“页岩革命”带来的成本优势,出现明显增长态势。2018年美国第二大独立炼油商马拉松石油公司收购了美国排名第五的独立炼油商Andeavor,两家公司合并后炼油能力达到1.5亿吨/年,超过瓦莱罗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大独立炼油商,改变了美国炼油格局。欧洲炼油能力经过前几年的萎缩关停潮后已保持平稳发展,而中东以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继续推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战略,炼油能力在快速增长中。2018年投产的几个大型项目包括我国2000万吨/年的恒力石化和1000万吨/年的越南宜山炼化项目。

世界炼油工业继续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达31座,其中有21座位于亚洲和中东。部分新建项目的能力向3000万吨/年以上发展。美国《烃加工》杂志评出的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炼油项目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2000万吨/年吉赞炼厂项目,该项目投资70亿美元,预计2019年建成后将成为沙特最大的炼油项目。我国的两个民营石化项目——4000万吨/年浙江石化项目、2000万吨/年恒力石化项目被列入最具影响力的石化项目提名。浙江石化I期2000万吨/年炼油也即将在2019年一季度建成投产。此外,我国盛虹石化、中科炼化、广东石化等几个大型项目都在加紧建设中,未来两年内将有大量新增产能投产,我国的炼油产业格局面临重塑,也必然将对国际炼油格局产生影响。

据《烃加工》杂志新建项目数据库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宣布的新建炼油项目有400多个。其中亚太约占30%,中东约占23%,欧洲/俄罗斯/独联体约占15%,拉美约占12%,美国约占10%,非洲约占7%,加拿大约占3%。预计到202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将增加约1.8亿吨/年,中东地区炼油能力将提高约1.3亿吨/年,这两个区域将占新增炼油能力的75%左右。其中投资100亿美元的3250万吨/年的尼日利亚Dangote炼厂计划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投产,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系列炼厂。该项目包括一套3250万吨/年的原油蒸馏装置,设计生产2000万吨/年的汽柴油,还包括360万吨/年的聚丙烯,300万吨/年尿素。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的KNPCAL-ZOUR新建炼厂项目,炼油能力达到3075万吨/年,建成后将成为中东最大的炼油厂,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投产运营。马来西亚1500万吨/年的RAPID炼化一体化项目刚于2019年1月底建成投产。有报道称,目前世界最大的炼油基地——6200万吨/年的印度信诚工业贾姆纳格尔炼油中心也正在考虑继续新增3000万吨/年加工重质含硫原油的炼油能力。

 IEA预计,2019年将是自1970年代后世界新建炼油能力投产最多的一年,新增能力将达到1.3亿吨/年,而当年市场仅能消化一半新增产能,将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毛利急剧下降的风险,会导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部分小规模企业关停,部分新建项目延期,世界炼油格局将可能重新洗牌。

全球炼厂平均开工率和毛利率虽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整体出现明显下滑

 据IEA统计,2018年全球炼厂的原油加工量达到41.1亿吨/年,创历史新高,2019年将增加到41.7亿吨/年。从全球范围来看,炼厂开工率为83%左右,较2017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美国炼厂开工率表现最为优异,全年平均开工率90%,最高时曾达到95%的峰值,已接近极限;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达85%;欧盟地区由于前几年关闭了约1亿吨/年的炼油能力,炼厂开工率保持在88%左右;我国炼油能力达到8亿吨/年,炼厂原油加工量达6.04亿吨/年,比上年增长6.8%,开工率提高到75.5%,但仍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结构性过剩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2018年原油价格上涨,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的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作为世界最大炼油中心的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炼油毛利下降到8.12美元/桶,降幅在14%;而美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加工原油价格较低,加工WTI原油的炼厂毛利达13.53美元/桶,较上年提高了8.5%;特别是部分掺炼页岩油的炼厂,炼厂毛利高达19.41美元/桶;西欧地区由于需求下降,炼厂经营利润明显下降,2018年仅为4.54美元/桶,毛利降幅在24%左右;亚太地区由于油品市场供大于求,新加坡炼油毛利下降到5.05美元/桶,下降了13%。

 影响炼油毛利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加工原油的价格、原油类型、装置结构、地理位置等。业界认为,虽然近期的中低油价可以使炼厂毛利保持较高水平,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油品需求增速放缓,炼油能力过剩,在世界多数地区,炼厂不可能持续出现高达86%开工率和超过10美元/桶的高额毛利。特别是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炼厂,短期虽受益于低油价,但中长期毛利前景并不明朗,地区间的毛利差距还将加大,北美和中东毛利可保持相对稳定,欧洲和亚洲毛利下降。预计由于炼油能力增长超过需求增长,2019年炼油毛利将普遍下降,2020年以后,由于开始实施国际海事组织的新船用燃料油法规,中馏分油需求上升,炼油业的开工率和利润有可能恢复增长。

清洁燃料质量标准加速升级,IMO低硫船用燃料油新规即将实施,投资与成本压力加大

随着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清洁燃料的质量与环保要求更趋严格。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欧洲油品质量标准始终引领全球,从2014年起在欧盟即开始执行欧Ⅵ标准,汽油和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10ppm。日本在2010年以前已限制汽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美国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TierⅢ油品标准,将汽油硫含量降至10ppm。除发达国家或地区外,发展中国家的清洁燃料标准也在大力追赶世界领先水平。如印度自2018年4月1日起越过相当于欧Ⅴ的BS5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相当于欧Ⅵ标准的BS6清洁燃料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标准。目前我国的油品质量标准已领先于大多数国家,居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已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国6A汽油和国6柴油标准,国ⅥB汽油标准则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从主要国家汽柴油标准进步可看出,硫含量是汽柴油质量升级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汽柴油硫含量降至10ppm及以下是国际趋势。预计到2025年,除非洲、中东、拉美、东南亚部分地区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汽柴油硫含量均要降至10ppm及以下。

除进一步提高车用汽柴油质量标准外,船用燃料油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远洋船舶燃料油的硫含量提出了严格要求:自2015年1月起,硫排放控制区(ECAs,指波罗的海、北海、美国和加拿大的沿海地区、美国加勒比海地区等4个排放控制区)的船用燃料油硫含量要降至0.1%;自2020年1月1日起,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从3.5%减少到不超过0.5%的标准。预计2020年全球船用燃料油的需求将达到3.2亿吨/年。为满足新标准,大幅度降低硫含量,生产供应含硫0.5%的低硫船用燃料油对炼油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炼油企业需要投资新建或改造渣油加氢、焦化、溶剂脱沥青等转化装置以提高渣油加工能力,多产中馏分油,少产燃料油,以最大限度地将高硫重质燃料油升级为低硫馏分燃料油。欧洲、美国和我国的部分炼油企业已开始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低硫燃料油产量,为即将于2020年1月实施0.5%硫含量的全球船用燃料油新规做准备。

行业巨头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增强,引领炼油工业转型升级
炼油工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工业,技术创新在推进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炼油技术的发展集中在工艺技术与催化剂的改进上,近年来在渣油加氢、烷基化、催化剂、原油直接制烯烃等技术开发方面有了显著进展。

意大利Eni公司开发的EST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工业化进度取得突破,进入规模应用阶段。自2013年在旗下Sannazzaro炼厂建成并投产了135万吨/年工业装置后,2018年又先后与中国石化、浙江石化签订了3套渣油加氢装置的技术转让协议,其中许可给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新建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是EST技术的首次对外技术许可,预计2020年装置建成投产。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可加工劣质含硫原油的渣油、劣质稠油和油砂沥青等劣质原料,是当今炼油工业的发展热点。一旦上述3套大型工业装置投产运行成功,将对全球渣油加氢技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杜邦清洁技术公司的ConVex氢氟酸烷基化改造技术被美国《烃加工》杂志评为2018年度最佳炼油技术。该技术能将现有的氢氟酸烷基化装置改造为硫酸烷基化工艺,并可在新建装置成本的40%~60%的基础上,使单位产能增加1倍以上。该公司的STRATCO硫酸烷基化技术也有了新的推广业绩,2018年与中国石化签订协议,转让STRATCO硫酸烷基化技术建设5套硫酸烷基化装置。这5套装置将建在中国石化的齐鲁石化、天津石化、中科湛茂、扬子石化与镇海石化,装置生产烷基化油的能力均在385万~500万吨/年之间,预计其中4套将在2019年底前投产。目前采用SATRATCO硫酸烷基化技术的装置已超过90套,总产能超过4250万吨/年。鉴于全球对烷基化装置安全环保问题的关注,以及发展中国家提高汽油辛烷值的要求提高,烷基化技术的发展对提升汽油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催化剂是催化裂化的核心技术。雅保公司的Granite催化裂化催化剂被《烃加工》杂志评为最佳催化剂技术。该催化剂利用最新开发的基质/黏合剂系统,通过改进分子筛稳定性、更好的渣油改质性能和提高焦炭选择性来提高轻质产品收率。巴斯夫公司也推出Valor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公司称,这种Valor催化剂具有创新的钝化金属(钒)作用,能改善催化剂活性,降低焦炭产率,通过延长运转周期实现装置效益最大化。

炼油向化工转型技术的发展也成为新的热点,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Aramco)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都开发了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技术,通过省略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等主要炼油环节,简化流程、降低投资,以最大化生产化学品为目的,多产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化学品转化率可达到50%~70%。埃克森美孚在其新加坡乙烯装置进行了应用,并计划采用该技术独资在我国惠州建设一套120万吨/年的大型原油直接制乙烯装置。Aramco和SABIC正在沙特延布建设原油制化学品项目,每年可生产1400万吨化学品,化学品转化率由可达到70%。该技术的发展将对炼化转型升级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炼油行业技术除了对传统的单元技术继续进行工艺和催化剂方面的改进外,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也成为一种趋势。技术创新将引领和推进炼油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如埃克森美孚、中国石化等公司结合原子经济反应及分子管理技术进步以及网络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开展分子炼油、智能炼厂等革命性技术创新。JBC公司开发了Verax数字化原油特征分析(DCS)技术,被评为2018年度烃加工杂志最佳分析技术.该技术以专有的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为基础,可精准提供原油特性的综合图像,包括实沸点蒸馏、烃类组成、API°、RPV和污染物等数据等,可使炼厂实时跟踪采集分析“采购点—运输—炼厂”各环节各批次原油性质,优化原加工与调和。

作者    李雪静   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你可能感兴趣

发表评论
0评

服务热线:158 7272 0707 (9:00 -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