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快讯
首页 > 行情 > 国内快讯

中国或诞生一群新石油巨富!20年一遇的行业爆发期已来临

2017-10-11 09:53  点击:258
如今,“石油大亨”这一群体似乎已被人忘却。尽管国际油价低迷依旧,但在中国却可能诞生新一批石油大亨,因为在中国油气行业内,一个数十年一遇的行业爆发期正在来临。

2017年6月,路透社发布消息称,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以下简称“俄油”)拟将对中国的石油年出口量从1000万吨增加到1800万吨。路透社称,有三处来源确认了这一消息。

据悉,由于俄罗斯已加入限产协议,这意味着俄油对欧洲的石油出口量将减少。多年来,欧洲一直是俄罗斯石油出口的核心区域。这一转变也意味着,俄罗斯的石油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正在成为俄罗斯的新一代石油战略重心。而中国企业有史以来的第二次海外油气市场淘金热,极可能由此开启。一群新的中国石油大亨,将诞生在这一浪潮之中。

中国企业第一次海外油气淘金热
在1993年左右,中国从一个石油自给自足的国家变成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找海外油气资源。中石油1993年率先进入南美的秘鲁试水海外油田开发,取得成功。随后的20多年时间中,在苏丹、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国取得诸多突破。中石化、中石油如今跻身世界一流,分列全球最大公开石油公司第一、第二,国际业务可谓功不可没。目前,中石油海外年油气当量产量占其总年产量30%,中石化海外年油气当量产量占其总年产量44%。

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中国企业在彼时因为走出国门,实现了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例如中国的第四大石油央企中化集团,在2002年成立了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在海外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如今权益内2P剩余可采油气储量超过10亿桶油当量;北方工业公司旗下的振华石油,在2003年成立,次年就获得哈萨克斯坦的油田权益,如今在6个国家运营11个油气勘探开发区块,拥有地质储量12.9亿吨,在产油田年作业产量近千万吨。

一些中国民营企业,也因为紧跟大型国有石油企业打入海外市场,随后实现了企业的飞速发展。例如国内知名的油服企业安东油田服务集团,在2008年成立安东石油国际公司,到2015年,其海外业务年营收超过了其总年营收的50%,在2017年上半年更是依靠海外业务实现了扭亏为盈;来自上海的中曼石油公司,得益于海外油气业务的良好业绩,甚至在油价低迷的2017年实现了上市。可以看出来,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中,正是由于把握住了国际化发展机遇,一大批中国企业因此实现了壮大。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机遇再一次摆在了中国企业的面前。

俄罗斯将成第二个中东中亚

就海外业务而言,中国企业的油气业务几乎已遍布世界,不管是中东、非洲还是欧洲、北美,都有中国企业的足迹。但南美、中东、中亚、非洲等地区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和资金的匮乏,率先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闯荡的目标。尤其中亚和中东两个地区,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中国,成为了中国企业外闯过程中业务开展最成功的两个地区。

例如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中石油累产的原油已经高达3亿吨,在世界第四大天然气储量国土库曼斯坦,中石油也已成为主要作业者;在中东的科威特,中企已经成为该国最大的钻井承包商;在沙特、伊拉克、伊朗等国,中国的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工程建设公司,也已成为该地区的常客。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石油年产量目前居世界第三,天然气年产量居世界第二,油气开采、贸易活动极为活跃,加之地理位置的邻近,对中国企业而言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遗憾的是,在过去20多年时间中,俄罗斯的石油企业和中国企业却极少合作。

一旦俄罗斯油气市场向中国全面敞开,海量商机的涌现无疑将再次成就一批中国企业,新一代的中国石油大亨将由此诞生。而世界格局的变化,正在让俄罗斯成为中国企业的第二个中东中亚。

俄罗斯硬伤成中国企业突破口
自2014年起,由于受到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渠道被切断。与此同时,由于国际油价的暴跌,令俄罗斯经济苦不堪言。据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的计算,2009~2014年,俄罗斯GDP增长率与国际石油价格的相关系数达到0.98。国际油价走势,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前景的“命门”所在。

到2017年,这一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在加速恶化。今年6月,欧盟宣布延长对俄罗斯的制裁;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对俄新的制裁法案,不仅收紧了现有制裁措施,还扩大了制裁范围。在油气领域,融贷款期限和向俄提供设备与技术的限制变得更为严苛;禁止或限制美国公司参与俄主要石油公司的页岩油、极地大陆架和深水油田项目的范围从俄境内扩展到境外;制裁项目甚至扩大到出口油气管道项目,限制向参与这些项目的公司提供产品、技术及贷款。

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多家国际石油巨头的在俄项目,也因此陷入停滞。例如在2017年4月,埃克森美孚向美国财政部申请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豁免权,以重启集团与俄罗斯国家油公司设合资企业的计划,结果却被否定。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俄罗斯实施了“向东看”战略,加大了对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以实现进口替代项目的推进。在此过程中,同亚洲国家的合作也愈加密切。俄罗斯大型油气公司的债务比率相对较高,诸多大项目主要依靠外部融资。但由于投资的极度匮乏,让俄罗斯诸多项目难以实现推进。据悉,海外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从2013年的690亿美元剧烈下降至2015年的68亿美元。

另一方面,就俄罗斯国家内部而言,油气行业赋税过重、政策壁垒高,难以吸引投资,这在过去曾被众多中国企业所诟病。但这一状况也在逐步改善中,为了吸引外部投资,俄政府甚至已在开启经济改革。

据悉,在2017年9月俄政府已通过新的税务法律草案,将于近期提交,有望在年底通过并于明年开始实施。投资短缺成为了俄罗斯油气项目的一大硬伤,但另一方面却成为了中国企业进军俄油气产业的一大入口。在这样的环境下,中俄两国的油气合作实际上已经有了实质性加速。

中国企业的俄罗斯淘金时代
在2017年4月,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拿下俄罗斯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非专利装置EPC总承包项目,涉资高达25.2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性记录。中石化炼化工程今年6月签约了在俄罗斯的首个EPC合同。

在9月,中国华信宣布了90亿美元收购俄油股份消息,实现了中国油企在俄前所未有的突破。而这一局面可能仅仅是个开始。据统计,在2016年,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在当前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环境下,中国是为数不多石油消费量仍处于大量增长阶段的国家。俄罗斯很难再找到一个油气需求增长稳定、且需求量大的买家。在地理位置上,中俄两国相邻,目前已有多条原油、天然气跨国管道,LNG通过海运也极为便利。在2017年9月20日的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表示,俄方愿同中方一道,进一步加强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稳步发展。

除了像中石油、中国华信这样的大型企业,其他中小型能源公司、技术服务公司、装备公司亦将在俄罗斯迎来机遇。中国企业在海外闯荡多年,累积了一定经验技术、建立了独特的优势,也得到了俄方油气公司的认可。

例如北京燃气在2017年就以11亿美元完成了对俄罗斯上乔纳斯科石油天然气公司20%股权收购,拿下上游油气田权益;中曼石油曾在伊拉克拿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的项目,并在2016年从中获取了高达13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这一类中国公司有实力,未来也极有可能打入俄罗斯市场。

一个强力油气买家和卖家的联合。20多年前,中国企业在中东中亚油气市场创造的辉煌,极有可能在俄罗斯重现。无论是在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工程技术服务、能源深加工等方面,中俄两国企业的合作都还存在很大空白。随着俄罗斯油气市场的逐步打开,一批新的中国石油大亨或诞生在俄罗斯。

中国企业进军俄罗斯油气市场如何规避风险、是否有捷径可寻?点击以下链接您可寻找到答案:继中石油和中国华信之后,这些中国企业也正谋划进军俄罗斯。 

你可能感兴趣

发表评论
0评

服务热线:158 7272 0707 (9:00 -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