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PM2.5浓度、PM10浓度分别同比下降9.3%和5.3%。这是一份来自我国蓝天保卫战开局之年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不仅京津冀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在下降,而且从“十三五”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时序进度和年度目标要求均超额完成。
越来越多的地方收获更多蓝天,宣告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的初战告捷。走在路上,戴口罩的人少了,空气清新了,绿植更多了,天空更蓝了。全面深化改革五年多来,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一升一降”之间,百姓的蓝天“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为了蓝天不再是奢侈品,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关停“三高”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铁腕治污联防联控……中央政策频频发力,环保督察利剑出鞘,从中央到地方,各方迅猛行动,打响攻坚克难的蓝天保卫战。
污染防治攻坚战初战告捷的战果背后,是我国不断优化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重拳治污,高压问责,最严环保法长出“牙齿”,执法手段不断丰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亮相等硬招实招接连发力。伴随环保因素在官员评价机制中的权重逐步加强,对官员的问责力度也在逐渐加大。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20个省份实施了“回头看”,累计罚款近10亿元,问责8000多人。
调整四大结构,能源首当其冲。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煤电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以上,提前超额完成5.8亿千瓦的总量改造目标,加上新建的超低排放煤电机组,我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煤电机组已达7.5亿千瓦以上;节能改造累计完成6.5亿千瓦,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改造3.5亿千瓦,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3.4亿千瓦改造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总量目标任务提前两年完成。
“电力工业每年转化了20亿吨左右的煤炭,如此大的用量必然是污染排放监管的重点。过去这些年,通过提高机组技术水平、实施节能减排建(改)造工程等综合措施,中国煤电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年排放量大幅下降,力度远超其他行业,已是世界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为防治大气污染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让世界瞩目的不仅仅是清洁能源体系的建成。近期,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2019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攻坚之年,任务更艰巨,骨头更难啃。按照行动计划,到2020年,要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军中无戏言,完不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必将被问责”。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近日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说,今年将组织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督促各地落实重点任务,对空气质量恶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的地区及责任人将进行问责。
发令枪已经响起,攻坚争分夺秒。近期北京、四川等多地已经密集印发行动计划或做出部署,守卫蓝天、碧水、净土。
北京市发布的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中对蓝天保卫战做出部署,明确将加快国Ⅲ高排放柴油车淘汰,推进新能源车使用等多措并举。海南省政府方面指出,今年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海南省绿色标准体系;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战役;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方案等,多管齐下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蓝天保卫战已经在宏观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一盘棋”。全国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人民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
他也表示,目前,部分地方还存在环保意识不够、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环保执法力度不够等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法治工作,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还要总结经验,推广大气攻关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并深化涉及更多城市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协同统一整理大气污染。还要注意因地制宜,开展重点区域的攻坚行动和“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开展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问题。
记者 孙韶华 王璐 高伟 北京报道
我国形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体系
2019-03-04 10:49 点击: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