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基础油市场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和品种升级的态势。我国由于高端基础油缺乏,呈现出进口量和进口占比不断攀升的现象。但这一情况将随着我国在建Ⅱ/Ⅲ类基础油项目的投产而改善。这是中国化工报记者从8月28日在苏州召开的第三届润滑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了解到的信息。
供应端量质提升
近年来,全球基础油产能增长,需求平稳,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基础油应用研究所所长周干堂表示,2017年全球基础油产能达到了5798万吨/年,比2010年增长17%。但这些年来,基础油的总需求量却无明显变化,基本维持在3900万吨/年的水平,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周干堂指出,2010~2017年,中国、韩国及中东地区的基础油产能增幅明显,其他区域产能增幅有限或呈缩减趋势。其中,中东地区、中国和韩国润滑油产能分别增加了141%、68%和62%,增幅位居前三位。我国基础油炼厂产能占据亚洲市场的33%,是亚洲地区基础油产能最大的国家。
虽然全球基础油总体产能增长了17%,但是受产品消费升级影响,基础油细分品类产能变化趋势明显分化。其中,Ⅰ类基础油产能下降,Ⅱ/Ⅲ类基础油供应增加。2010年至今,全球Ⅰ类基础油产能下降20%;Ⅱ类基础油产能增加75%;Ⅲ类基础油产能增长137%,占比从2010年的7%升至2017年的13%。目前,北美和欧洲是Ⅲ类基础油的主要消费区域。
进口占比攀升
近5年来,我国基础油总消耗量每年维持在560万~580万吨水平,但进口基础油量呈递增趋势,进口占比也不断攀升。
海关显示,我国进口基础油占市场总份额由2007年的22%上升到2017年的40%左右。2017年,我国进口基础油总量为281万吨,略低于2016年。其中,进口Ⅲ类基础油53万吨、Ⅱ类基础油140万吨、Ⅰ类基础油90万吨。
对此,全国润滑油企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希福表示:“韩国生产基础油600万吨/年,出口500万吨/年。而我国2017年生产基础油298万吨,却需要进口281万吨。相比之下,我国与韩国的差距太大。”
周干堂指出,我国基础油行业还呈现出两大集团基础油占比逐年降低,地方炼厂发展较快的现象。
进口情况将改善
未来3年,全球成品油等级将持续升级。周干堂表示,2018~2020年全球将通过新建或扩能建设一批Ⅱ/Ⅲ基础油装置,使产品结构变化为:Ⅰ类基础油的产能份额继续下降;Ⅱ类基础油的份额将增加45%~50%;Ⅲ类基础油份额则有望达到25%~30%。
目前,我国两大集团主要保障燃料用油的生产,而民营炼厂和煤制油项目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Ⅱ/Ⅲ类基础油的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马希福说。
当前,我国有多个Ⅱ/Ⅲ类基础油项目正在建设。其中,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和山东清源石化有限公司等石油制基础油项目的Ⅱ/Ⅲ类基础油生产能力将达到270万吨/年;潞安集团、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等4个煤制基础油项目的Ⅲ类基础油及PAO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年。
周干堂表示,这些项目将于2018~2020年间陆续投产,可改善我国Ⅱ/Ⅲ类基础油的进口情况。加上国内煤制油项目的兴起,国内也将出现5吨/年~10吨/年级别的PAO生产商、30万吨/年级别的Ⅲ+基础油生产商。
马希福表示,煤制基础油是我国的特色,在今后PAO加速发展过程中,将对我国的基础油行业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我国基础油进口有望放缓
2018-09-19 09:44 点击: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