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经济”一词并不新,但它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第一次,由此引发国内外的广泛解读。从普遍定义来看,“新经济”一般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移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重要内容。广义上讲,“新经济”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内在转型升级的外化表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体现。不仅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经济,在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眼中,将创新驱动作为主要发展指标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大突破。在这背后,则是中国政府希望将新经济培育成中国发展新引擎的战略考量。
两会期间,在谈到“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时,李克强总理说,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润滑油行业如何发展“新经济”,做好新旧动能迭代更替,中国润滑油信息网请有关专家就此进行分析解读。
品牌建设是中国润滑油行业的短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品牌润滑油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体系和产业体系,国内和国际品牌的整体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国润滑油信息网最新发布的《机油电商分析报告》指出,2016年2月“长城”和“龙蟠”旗下的两款“国货” 产品斩获天猫旗舰店最畅销机油产品前三的位置,可见国产润滑油的品牌和品质越来越值得消费者信赖。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中国品牌在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时候,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LubTop2015中国润滑油行业年度总评榜荣誉导师、中石化广州石油企业集团原副总经理张晨辉说,中国品牌的润滑油产品的平均售价明显低于国际品牌,溢价能力弱。
相比壳牌、美孚、嘉实多等国际一线品牌鲜明的品牌和品质特质,大部分消费者认为中国品牌除了价格便宜,还没有明显被普遍认同的特征。“这其实是中国润滑油产业从快速增长时期向成熟市场转变必然遭遇的问题。”张晨辉认为,国内润滑油品牌在早期的快速发展阶段缺乏清晰的品牌战略,品牌形象模糊化,品牌建设“先天不足”。这就导致品牌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时,形成了“低质低价”先入为主的形象,而且国内品牌在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上的短板,影响了品牌溢价能力。加上核心创新创造能力弱,难免给市场留下抄袭、山寨的印象。
历经百年的工业史,润滑油消费对品牌的推崇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润滑油企业要想摆脱低价竞争的困境,就必须补上品牌这个短板,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优秀润滑油品牌的组成,首先要有好的产品,离开这个基础,在市场营销上花再多钱的品牌都是无水之源。其次就是品质,虽然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但好的产品是会说话的,终端用户更注重的是润滑油产品使用后的最终效果和产品消费后所产生的价值,好的品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好的口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品牌的发展。
智能制造将成润滑油行业重要增长引擎
专家认为,参考美国通过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走出上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克林顿繁荣”,几乎主导了全球的产业革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大力发展新经济,为中国追赶甚至“弯道超车”发达国家提供了可能性。近些年,中国石化行业一直在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相比其他行业,信息化基础较好,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尚存明显差距。我国石化行业实现智能制造,既有发展之需,也有现实之困。
在“后石油时代”,包括润滑油在内的石化企业的竞争与生存必须借助智能石化技术等先进解决方案。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是智能化生产的总目标,而最终是要使工厂延长生命周期,成本降至最低,实现效益最大化。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林融认为,建设工厂的一次性投资不能决定其效益,要实现效益最大化主要看将来10年、20年、30年整个工厂的综合效益,而智能石化技术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综合效益的高低。
随着全球润滑油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型化、一体化、智能化和清洁化已逐渐成为润滑油企业的发展方向,传统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已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不断提升竞争力,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已成为国际一线润滑油企业争相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同国际先进的润滑油企业相比,国内润滑油企业信息化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实时数据自动采集、数据规范管理上的差距;现场生产运行管理上存在差距,相当一部分国外公司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跨地域生产现场管理,实现了“虚拟、远程、协作”办公;业务流程规范上的差距,越来越多的润滑油企业实施了具有行业针对性的ERP系统,其中一些企业已初步实现协同电子商务。从我国企业调研反馈看,44.83%的企业认为“两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相关行业标准的引导。也有部分企业当前效益不佳、资金紧张,成为困扰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显然,在“十三五”时期,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已成为中国润滑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